产品详情
WSZ-A-F-10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WSZ-A-F-10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均设置了酶浮填料,污泥浓度高,有机物、氨氮、总氮的去除效果好,出水悬浮物含量低,出水稳定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而且能耗低、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远程监控。
设备简述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其性能指标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二大类.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技术优势
容积负荷高:厌氧罐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进水有机负荷高;
动力费用低,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污泥床不设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塞问题;
出水稳定性好;
启动周期短:反应器内污泥活性高,生物增殖快,为反应器快速启动提供有利条件;
产气量高:每公斤COD可产气0.58-0.6m3,远远超过0.35的理论值;沼气利用价值高,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70%~80%,CO220%~30%,其他有机物为1%~5%,可作燃料加以利用;
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IC 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 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 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IC反应器高径比很大(一般为4—8),所以占地面积少。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 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大量的循环水和进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大大降低了毒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抗低温能力强: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主要是对消化速率的影响。IC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通常IC反应器厌氧消化可在常温条件(20—25 ℃)下进行,这样减少了消化保温的困难,节省了能量;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技术方案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和细过滤池,还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第1膜池、厌氧池、好氧池、第二膜池和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一端连接污水池,另一端连接细过滤池,所述的细过滤池通过细过滤管道连接厌氧池,所述的第1膜池通过回流管与缺氧池连通;
所述的出水管倾斜设置,并且所述的出水管上方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电磁铁,所述的电磁铁的正下方吸引曝气装置,所述的曝气装置正下方的出水管向下凸起形成曝气装置槽,所述的出水管中还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的过滤装置通过出水管内部的滑道和进水管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的曝气装置槽靠近竖直水管的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的曝气装置上设置有多个小孔;
过滤装置由外而内依次为固定化微生物层、药剂颗粒层和海绵层,所述的过滤装置中间穿插连接有固定骨架。
固定骨架由固定化微生物棒组成,所述的固定化微生物棒内部设置有不锈钢。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