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云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隔渣提升池、脱氮池、脱碳脱氨池、脱磷池、生活污水输送管、污水提升泵、污水输送管、脱氮污水输送泵、脱氮污水输送管、布水管、上滤网板、下滤网板、硬质催化填料、鼓风机、输风管、布风管、脱碳脱氨污水排出管、出风管、排风管、脱碳脱氨污水输送管、脱碳脱氨污水输送泵和废水外排管。本设备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形成模块化设计,施工安装快速高效,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后废水水质稳定。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适用场所
住宅区:住宅小区、别墅区、度假村等
农村:自然村、行政村、民俗村、农家乐、水库等
教育科研机构:学校、研究所、基地等
服务场所:饭店、酒店、宾馆、浴室等
机构 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等
公共设施:会所、体育馆、游乐场等
公共交通设施:车站、码头、船驳、高速公路服务区等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优点
(1)采用缺氧池和MBR膜生物反应池循环处理工艺,利用缺氧、好氧条件提高了脱氮效率,再者,利用好氧+膜的有效分离作用,克服了农村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影响,并实现了对磷的有效去除;
(2)依次通过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臭氧消毒、纤维转盘滤池的污水处理工艺,适合不同农村水量水质的处理,使得出水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利于新工艺的推广;
(3)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大小可进行自由调节,占地面积小,设备组合灵活;
(4)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就近处理,邻村建设,避免了管网的大量重复建设,且提升了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
1.格栅池:负责拦截污水中的漂浮状态的杂货物,确保后续处理设备正常运行。
2.调节池:用以调节水质水量,一般调节池容积是每小时处理量的6-10倍,用提升泵提至缺氧池。
3.缺氧池:缺氧池为脱氮处理而设置,经过格栅分离后的污水经调节池中的污水提升泵泵入缺氧池与池中的回流硝化液相混合,缺氧池中放置NZP-II型填料作为反硝化细菌的载体,对氮;磷;硫化物去除效果好,停留时间为2小时与前续工艺中的污泥池相结合形成A/O法处理工艺,从而达到脱磷、脱氮的目的。
4.生物接触氧化池:共分两,总生化时间6小时,前一采用NZP-I型填料,该填料水流特十分*,第二采用流动载体填料(日方技术),该填料比表面积木,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处理负荷达30kgBOD/M3.d是一般软填料的7倍以上,生化池采用中心廊道微孔爆气,污水在生化池内不断循环,充分地与填料上的生物相接触,达到有机物迅速降解作用。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步骤:
1)在消氧池内将来自生物滤池的污泥混合液中的溶解氧充分消耗和利用,并由污泥为脱氮提供碳源;
2)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厌氧滤池区,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沉淀、过滤,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分解成氨氮;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源,进行反硝化作用;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NH4+-N合成新的细胞物质;然后,进入好氧MBBR池;
3)好氧MBBR池包括好氧微生物及自养型细菌,其中,异养型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自养型微生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或空气中的CO2作为营养源,将污水中的NH4+-N转化成NO2--N、NO3--N;从而达到最终去除污水中BOD、COD、NH4+-N、总氮、总磷;然后进入生物滤池;
4)在生物滤池中进行沉淀和过滤,将污水中的SS去除,然后,部分回流至消氧池,部分经消毒后进入人工湿地或直接排放。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
污水进入格栅池进行初步过滤,除掉污水中较大的杂质后,经提升泵提升进入间歇式曝气池,经间歇式曝气池间歇曝气,从而去除污水中的部分COD、SS和N-NH3,减少后续MBR反应池的压力。污水经MBR反应池的曝气氧化过程后,通过出水管排出的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的排放标准。MBR池的污泥部分回流至间歇式曝气池,从而构成一个循环系统,可使整个设备产泥量大大减少。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