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衰变池应该根据核医学诊疗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及其废液和其他污水排放量, 并按放射性废液排放限值要求, 设计放射性污水池的结构和容积, 同时避免使用繁复的数学计算过程。为三级分隔的放射性污水衰变池,核医学科排放的放射性废液及污水, 流经三级结构的衰变池后, 满足规准排放要求。
衰变池设计方案
1.原则及要求
衰变池的结构和容积必须保证核医学科所排放的放射性废液,满足放射性废水的排放规准。为此,衰变池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 衰变池采用三级分隔连续式衰变池,池内设导流墙,推流式排放。衰变池的容积按放射性废水可排放规准浓度计算。
⑵ 在衰变池前设置化粪池,用以沉淀消化固形物,其所含的放射性也得以衰减并防止固形物进入衰变池。
2.1废水达标的计算方法:
衰变池
根据放射性物质的活度衰减公式:N=N0e-λt(式中N0为病人出院时排放的每升废水的放射性活度,N为放射性废水可排放的活度范围:3.7×102Bq~3.7×105Bq,λ为衰变常数:λ=㏑2/T1/2,T1/2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t为达到可排放的放射性污水活度规准所用的时间)。
由N=N0e-λt,得出t=ln(N0/N)/λ
代入计算参考数据,则达到可排放放射性废水活度所用的时间t99Tc=32h~92h (1.4d~3.9d),
tI甲亢=41.7d~124.9d,
tI甲癌=35.3d~118.6d。
2.2衰变池的容积计算方法
根据放射性物质活度衰减公式得出:
ΣN=ΣN0e-λt (对日排放放射性废水人数求和,N0为病人出院时排放的放射性废水的活度,N为放射性废水可排放的活度范围,λ为衰变常数,t为达到可排放放射性废水所需的时间)
设可排放浓度为C:C=ΣN/Vn(3.7×102Bq/L≤C≤3.7×105Bq/L,Vn为日排放人数用水量)。
由达到可排放放射性物质浓度的规准所用的时间t,则所需日数为T≈t/24h;由Vn=ΣN/C,得达到可排放放射性污水的衰变池总
容积V= Vn×T。
3.衰变池结构设计:
⑴ 由于放射性废液排入到衰变池是与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为了使衰变池的物理结构更加符合污水排入、流动、核素衰变的动态过程,将衰变池设计为三级连续式放射性衰变池。
⑵ 收集放射性废水的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的特种管道,一般为不锈钢管道或塑料管;放射性污水池,每池容积为总容积的1/3(废水液面距离盖板的空间不算入其中),考虑有生活粪便污水一并排出,在衰变池前设置专用化粪池,用以沉淀消化固形物,用化粪池内沉渣如难于排出,可进行酸化,促进排入衰变池。其所含的放射性也得以衰减并防止固形物进入衰变池,衰变池必须恰当选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应有防止泄漏措施,化粪池进水口略高于出水口5cm,池盖与废水液面应有20cm的距离,衰变池盖板的砼厚度不小于30cm。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个人信息: